象島石窟位於印度西部的象島(又稱加拉普里島)上,該島由兩座被狹窄山谷隔開的小山丘組成。這些考古遺跡揭示了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有人類居住的證據。象島石窟建於西元五世紀中葉至六世紀。在這些洞穴中,最重要的是無與倫比的 1 號洞穴,據估計,從前門到後門有 39 公尺長。從平面圖上看,西坡上的這個洞穴與印度埃洛拉的杜瑪爾·萊納洞穴非常相似。除三面敞開的門廊和後通道外,洞穴的主體呈正方形,邊長 27 米,由六節一組的柱子支撐。
自從該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其合法性一直得到全面維護,儘管為了確保這座地標建築的穩固性,對其外觀和支撐點進行了一些特定的修復。除了洞穴之外,象島還有公元前二世紀和葡萄牙時期的一些考古遺跡,例如小山丘東側被覆蓋的佛塔群和山頂上的佛塔群。這些措施包括建造道路、保護倒塌和破損的支撐點、保護倒塌和坍塌的飾面、修建從島嶼碼頭通往洞穴的階梯、修復管理員住所,以及設立歷史中心。
要長期維護該遺產的傑出普遍價值,需要完成、批准和執行保護管理計劃,以指導重建和保護工作;利用國際公認的科學準則和方法處理鹽蝕和洞穴石面的整體腐蝕;保護遺產免受鄰近現代發展的影響;並考慮揭開被掩埋的佛塔。20 世紀 60 年代對部分支撐點進行的修復工程應該被拆除並重建,因為已經造成了斷裂。預計需要額外的資源(專業專家諮詢)和補貼來保護該遺址並維護古物研究。
象島石窟 (Elephanta Caves)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也是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各種洞穴保護區。它們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市以東 10 公里(6.2 英里)的孟買港象島(或稱加拉普里,字面意思是“洞穴之城”)。該島位於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以西約 2 公里(1.2 英里)的海面上,島上有五個印度教洞穴和幾座可追溯至公元二世紀的佛教佛塔山,以及兩座帶有水池的小型佛教洞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