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飲食小旅行 | 從歷史中走出來的和菓子
足以吃飽穿暖以後,來自人性深處對飲食難以滿足的欲求與渴望,在文明完熟的城市自然會誕生一些經由長時間的擦拭而閃閃發光的珍寶。擁有千年歷史的京都,就是這樣的寶庫之一。
這篇我們來聊聊京都的和菓子。
千年歷史老舖與將近四百歲的「年輕」競爭者
先吃再說吧!從日本現存最老的甜食舖「一和」開始。創立於西元1000年的平安時代,不只是日本最老的甜食舖,也是日本所有飲食店中歷史最悠久的,開業至今已經超過千年。一和位於今宮神社前,創業的由來也和這座神社息息相關。
今宮神社今日仍年年舉辦兩項重要的祭典,一是五月的「神宮祭」,二是四月第二個週日舉行的「やすらい祭」。後者又名「夜須禮祭」或「鎮花祭」,為「京都三奇祭」之一,相傳是平安時代中葉傳染病橫行,尤其好發於櫻花飄散的時期,為了鎮壓花落時作祟的疫神並祈求消災解厄,便開始了鎮花祭的儀式。
一和全名為「一文字屋 和輔」,整間店只賣一款點心「あぶり餅」(烤麻糬),一開始是作為祭典活動的供品在今宮神社門口販賣,這一賣就賣到現在第25代,至今仍努力保持代代相傳的風味與作法。將蒸熟的糯米捏成一口大小,撒上黃豆粉再串上細竹籤,用炭火直接烤至焦香,再淋上甜鹹口味的白味噌醬汁即成。
但若你實際走訪,會發現這裡其實有兩間賣著「あぶり餅」的店家。站在今宮神社的門口朝外面向參道,左手邊是一和,右手邊則是「かざりや(飾屋)」——一家「年輕」很多的競爭者,開業於1637年,現在也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了。兩者都是一份500日圓,可以脫了鞋坐在和式隔間中享用,還奉上一壺熱茶。
雖然長得很像,兩家的風味還是有微妙的差異,也各有擁護者。一和的あぶり餅外觀比較扁長,白味噌醬比較沒那麼甜,整體上帶有鹹鹹的焦香味,也比較有咬勁;而かざりや的あぶり餅長得比較圓渾,咬起來比較軟,醬汁的甜度比一和高,並帶有一點奶味。兩家都很好吃,難怪可以面對面開了三百多年還各自屹立不搖。時間足夠的話推薦都嚐嚐看,比較兩家的異同也很有意思。
◎一和(一文字屋和輔)
京都市北區紫野今宮町 69
☎ 075-492-6852
10:00~17:00 ✓週三休
◎かざりや(飾屋)
京都市北区紫野今宮町96
☎ 075-491-9402
10:00~17:00 ✓週三休
到底什麼是「和菓子」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會開始疑惑:「等等,和菓子不是那種一顆一顆的雕花很精細漂亮的甜點嗎,上面說的這種也算?那究竟什麼是『和菓子』?」在解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村上春樹在《刺殺騎士團長》裡介紹日本畫的片段。
十九世紀後半有明治維新,當時伴隨著各色各樣的西洋文化,西洋繪畫也一下子湧進日本來,過去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日本畫」這個領域存在,連「日本畫」這個稱呼都沒有。就像連「日本」這國家的名字幾乎都沒用過一樣。外來的洋畫出現了,為了要有可以與那對抗的東西,可以與那區別的東西,這才產生了所謂「日本畫」這個概念。過去的各種繪畫風格,就在「日本畫」這個新名稱之下,方便地、刻意地總括起來。(《刺殺騎士團長——第一部・意念顯現篇》,時報出版)
和菓子完全也是類似的情況。明治維新時西方甜點大量引進日本,為了與當時傳進來的這些蛋糕、塔、泡芙等「洋菓子」做區別,才把其他原本就有的甜點,包括更早期由中國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地傳來的,一起全部圈進來叫做「和菓子」。所以呢,從各種糯米麻糬類的點心、羊羹、煎餅,到金平糖、長崎蛋糕等,都是。
甜點界裡的高貴粽子
接下來鏡頭轉到創立於1503年,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御粽司・川端道喜」。「御」這個字自然是從天皇御所來的。室町時代晚期朝廷勢力衰頹,財務也面臨困難,而川端道喜從1512年一直到明治天皇遷都東京為止的三百多年間,每天都會奉獻「御朝物」入宮,從不間斷。
既然稱為御粽司,名物當然就是粽子。這粽子是甜點粽,有單純使用吉野葛製作的半透明「水仙粽」,以及加入了熬煮紅豆的「羊羹粽」。這次購入的口味是羊羹粽,解開纏繞地相當扎實而細心的藺草,剝開粽葉,長錐形閃著晶瑩光芒的淺豆沙色羊羹粽就現身了。嚐來非常柔軟,雅緻的紅豆香、甜味與竹葉的香氣交融在一起,非常美味。但保存期限極短,記得要趁早享用。
不僅如此,現今,舊皇居京都御所正面的大門「建禮門」東側還保有一個已經封住的便門,名為「道喜門」,這也和川端道喜有關。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如壽岳章子於《千年繁華2—喜樂京都》中所述,川端道喜送「御朝物」入宮,每天走的就是這個道喜門。另一說則是織田信長命初代川端道喜監督御所的修繕工事,當時工程所需的材料進出,就是經由此門。說是便門,實際看了發現大約也有2.5公尺寬、3公尺高的規模,比想像中大多了。走訪京都御所時,別忘了順便看看這座門,和旅伴們聊聊它與甜點的淵源。
左:建禮門,右:道喜門
◎川端道喜
京都市左京区下鴨南野々神町2-12
☎ 075-781-8117
9:30~17:30 ✓週三休 ✓要預約
可以從織田信長講到司馬遼太郎的點心
回到上一段登場過的織田信長。自1570年起,織田信長與石山本願寺交戰了10年(史稱:石山合戰),戰況激烈之時,龜屋陸奧的第三代老闆以麵粉及白味噌製作了點心當成軍糧,解除了本願寺斷糧的危機。而戰事結束後,本願寺第11代住持顯如上人還歌詠了這款點心一番,並賜名「松風」而流傳至今。
對,剛剛說的是第三代開發了「松風」的故事,而龜屋陸奧的第一代則是早在1421年就創業了。現在的店址就在西本願寺隔著崛川通的對面,,掛著氣派的木製大招牌,很好找。
表面的白味噌醬鹹鹹甜甜的,有扎實感且越嚼越香,是一款吃得飽的甜點。滿適合沏壺茶當作簡單的早餐,或是在長途步行之間補充體力。
這款點心特別的風味,幾百年來一直都有著一定的支持者,比方像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就讓「松風」在他的小說《燃燒吧!劍》(燃えよ剣)及《關原之戰》(関ヶ原)中兩次登場。於1962年開始連載的《燃燒吧!劍》說的是幕末時期(也就是明治之前),以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為主角的故事,土方歲三在鳥羽伏見之戰敗北後,於返回江戶途中在大阪的料亭「西昭庵」停留,此時店裡所登場的茶點,便是「松風」。
◎亀屋陸奥 本派本山松風調進所
京都市下京区西中筋通七条上る菱屋町153番地
☎ 075-371-1447
8:30~17:00 ✓週三休
http://kameyamutsu.jp/
百年米菓店裡薄如羽衣的日曬仙貝
菱屋位在僻靜的住宅區,很像每個街角都會有的那種稍稍有點年紀的仙貝店。而創立於1886年的它,130年的歷史在京都的確也只能算是稍稍有點年紀。店面雖然看起來質樸,賣的仙貝可不簡單。
這裡最有名的招牌仙貝叫「うすばね」,這個發音作為姓氏的話漢字寫成「薄羽」,正就是這款超薄仙貝的寫照。超薄而爽脆,加上恰到好處的微微醬油味,很容易一下子就吃光光。要烤得這麼薄、脆、香,糯米得要先切成0.3~0.5公釐,再一片一片用陽光曬乾增添香氣。有黏性的糯米要切得薄本來就不容易,重量太輕曬的時候風一吹就跑了,或是不小心就會破掉,生產難度相當高。也因此,總是限量的。
那天我們於早上造訪,店裡的婆婆很抱歉地表示當天已經完全沒有了,要隔天才有喔。但明天還有別的行程要跑,已經沒有機會過來了啊,哎!吃著婆婆拿出來的一小盒樣品,許願下次可以買到一整包。不,是好幾包!
如果你也遇到超薄又限量的うすばね缺貨,千萬別負氣一走了之,隨便買點什麼順眼的都好。這種店的產品都會有一定水準的。
◎菱屋
京都市下京区薬園町157
☎ 075-351-7635
9:00~19:00 ✓不定休
最佳京都酒店NT$1,487起2018推薦,還有更多便宜的選擇請按
超值京都機票推薦台北(TPE)前往京都(KIX) NT$4,853起 *(含稅金)
+【台北出發】京都自由行3日機+酒NT$21,870優惠! (2位成人、含京都機+酒、稅金和費用、NT$10,935每人)
Expedia+ 預訂酒店或機票可獲會員積分並參加特別優惠活動。 免費加入!